緊張而充實的學期即將畫上句號
愉快的假期正在向我們招手
輔導員
還有一些關于法治教育的
溫馨提醒想要與大家分享
希望大家牢記心中
?
防范兼職詐騙
?
外語學院??王斐
寒假即將來臨,為了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,大家找兼職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:
1.保護好個人信;
2.謹慎選擇兼職平臺;
3.警惕回報誘惑;
4.注意先付后賺騙局;
5.遇到問題及時尋求幫助。
防范意識要提高,防騙之心不能掉。同學們一定要保持警惕,增強自我保護意識,只有保護好自己,才能更好地追求夢想和未來!
?
網絡安全護航,大學生青春夢想揚帆遠航
?
國際商學院??王潔
作為大學生的我們,活躍于網絡天地間,網絡文明對我們至關重要。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:
1.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,不能盲目輕信與跟風;
2.我們務必尊重他人的名譽權、肖像權等合法權益,堅決不能隨意泄露、傳播他人隱私信息;
3.我們應學會巧妙利用網絡提升自我,積極查閱學術資料、拓寬知識視野,使網絡真正成為我們成長進步的得力助手而非絆腳石。
讓我們從自身點滴做起,積極傳播正能量,大力倡導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,堅定不移地成為網絡文明的忠實踐行者與堅強守護者,為營造清朗網絡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?
刷單詐騙
?
智能科學與控制工程學院??趙進鵬
根據數據分析,刷單返利類詐騙已經榮登我市詐騙發案榜首,而我們學生群體,更是高發群體中的“VIP”。這些騙子可是無孔不入,他們的手法多種多樣,包括刷單返利類、虛假購物服務類、貸款代辦信用卡類以及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等。
1.筑牢思想防線,保持清醒的頭腦,不輕信網絡上的“快速致富”誘惑;
2.謹慎交易也很重要;
3.保護個人信息是關鍵;
4.遇到問題及時尋求幫助。
在這個充滿誘惑的網絡世界里,你們可得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,深刻認識到刷單詐騙的危害性。以實際行動踐行法治精神,提高自我防范能力,共同營造一個安全、和諧、法治的校園環境。
?
校園霸凌
財會金融學院??杜巖坤
陽光明媚的校園是孕育知識與夢想的溫床。讓我們勇敢的對校園欺凌說不。
1.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》規定,如果有人用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,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,并且情節嚴重,那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,可能會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。
2.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也明確指出,每個人都享有生命權、身體權、健康權等一系列基本權利,這些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,任何人都不得侵犯。
從自我做起,尊重他人,關愛他人,一起努力,讓我們的校園變得更加和諧、友善。
?
幫信罪
文化創意與旅游學院??路藝文
幫信罪就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(簡稱“幫信罪”),主要針對那些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,仍為其提供技術支持,或者提供廣告推廣、支付結算等幫助的行為。
我們要警惕下列十種幫信行為:
1.出租、出售、出借電話卡銀行卡;
2.發布涉黃小卡片;
3.通過“手機口”幫助詐騙分子完成電話轉接;
4.非法購買使用虛擬撥號設備;
5.使用自己或他人的銀行賬戶、第三方支付賬戶進行“跑分”洗錢;
6.充當“車手”取現,幫助完成非法資金轉移;
7.充當詐騙分子的“采購員”,幫助其轉賬并取走涉詐資金及實物;
8.傳播虛假廣告信息幫助詐騙分子引流;
9.地推引流幫助詐騙分子實施詐騙;
10.貸款幫助詐騙分子接收轉移贓款。
希望大家能夠增強對幫信罪的認識和警惕意識,讓我們一起營造一個清朗健康的校園環境。
?
學業誠信杜絕作弊
信息工程學院??王平
誠信是學習的基石,它讓學習更加公平,培養我們的自律能力,更塑造了我們的人格魅力。
1.考試不僅是對知識的檢驗,更是對我們誠信品質的考驗。作弊不僅違背了學術道德,更是對自己未來的不負責任。
2.《教育法》明確規定考試作弊的嚴重后果,包括取消成績、開除學籍,甚至刑事責任。我們應清醒認識到,作弊行為一旦被發現,將給自己的學業和人生留下不可磨滅的污點。
3.要堅守誠信底線,拒絕任何形式的作弊行為。認真復習,積極備考,用自己的實力去迎接每一次考試。
讓我們共同努力,營造一個公平、公正、誠信的考試環境。
?
隱私保護
國際教育學院??牟冬琦
法治社會下,隱私保護有法律明文規定,禁止任何形式的侵害。
我們要學會保護隱私,比如:
1.扔掉快遞盒前先銷毀個人信息標簽,防止被人盜用信息另作他用;
2.避免在公共Wi-Fi上進行財務操作,以防被人竊取錢財;
3.轉賣廢舊電子設備前先徹底清除個人信息,避免被有心之人盜取;
4.謹慎上傳個人照片至社交平臺,并對含有個人肖像的圖片進行水印處理,防止肖像被濫用或惡意傳播;
5.保護通信隱私,不在網絡環境下隨意透露敏感信息,防止通信信息被監聽或竊取。
隱私被侵犯時,同學們應立即采取行動,收集聊天記錄、短信、郵件等關鍵證據;要勇于向老師或學校保衛處報告,借助法治力量,及時介入調查,嚴懲不法分子,為我們撐起法律的保護傘。
?
在假期來臨之際,再次提醒大家
安全無小事,法治意識要常在
希望大家在享受假期的同時
時刻牢記法律法規
遵守社會公德,杜絕不良行為
保護好自己和他人的安全
?